国内永久第一免费福利视频
关于为云南省第三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暨第一届“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保山候选人、候选单位投票的通知
学校各部门、各班级:
为充分展示全省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成果和公安队伍良好形象,服务全省“两强一堡”和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建设,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联合举办“红云红河杯”云南省第三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暨第一届“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评选活动。经过逐级推选和认真初评,我市龙陵县公安局民警杨德忠入围“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候选人、隆阳分局禁毒大队入围“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候选单位。
目前,本活动已进入公开投票阶段,根据《关于为云南省第三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暨第一届“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保山候选人、候选单位投票的通知》(保公发[2013]84号)文件及学校党委的批示,请学校各部门、各班级认真组织师生,按要求积极为我市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投票。具体投票方式如下:
一、网络投票
登陆“云南网”(http://www.yunnan.cn/)或“云南公安网”(http://www.ga.yn.gov.cn)→进入“双评”活动专题网页→点击“我要投票”→在支持的候选人或候选单位下方方框内打“√”→输入验证码,点击“确认投票”即可。
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分别可选6-10名(个),多选或少选无效,同一IP地址每日限投1次,投票免费。
二、短信投票
1、“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移动、联通用户编辑851+候选人编号(如:为龙陵县公安局民警杨德忠投票则编辑85112)发送至106288968;电信用户编辑80656+候选人编号(如:8065612)发送至106695883,资费1元/条。
2、“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移动、联通用户编辑851+T+候选单位编号(如:为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禁毒大队投票则编辑851T05)发送至106288968;电信用户编辑80656+T+候选单位编号(如:80656T05)发送至106695883,资费1元/条。
三、选票投票
1、4月9日至5月8日的《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民族时报》将同时刊载候选人选票,将报纸刊载选票裁下,分别在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对应□内打“√”后,邮寄至昆明市广福路省公安厅科技楼1235室“双评”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邮政编码:650228。选票复制无效。
注:投票时间为2013年4月8日00:00至2013年5月8日24:00,邮寄选票以当地邮戳为准。保山入围候选人杨德忠编号为12,入围候选单位隆阳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编号为05。
附件:
1、杨德忠事迹
2、隆阳分局禁毒大队事迹
国内永久第一免费福利视频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1:
一个驻村共产党员的故事
——记龙陵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杨德忠
杨德忠,男,1 959年2月生,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 992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龙陵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二级警督警衔。
作为“四群”工作队员,不管群众的大事小事,他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维护村里社会治安、查处吸毒贩毒、收缴管制刀具、管理交通秩序、教育感化刑释人员,化解矛盾纠纷,挽救破裂家庭等等,成为了群众心里的“好人老杨”。他曾三次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先进个人。
“白天村寨跑,晚上写文稿,早上起得早,院场他来扫,年有五十岁,上阵不怕累,治安搞得好,毒贩被吓跑,老百姓天天来报告,村里来了个好领导。”这是“四群”教育暨“三访三评’’活动开展以来,龙陵县公安局民警杨德忠驻平达乡安乐村期间,村主任胡双旺为他写的顺口溜。
为了群众生活,他四处奔走求助
安乐村位于龙陵县东面,属于平达乡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100公里,属冷凉山区。该村居住着傈僳、彝等少数民族,有21个村民小组,660户2767人,其中少数民族61 3人。2012年1月老杨被抽调到平达乡安乐村任“四群”工作队员。
春节期间,老杨接到空竹洼、火草塘两村民小组的电话称:“这段时间,寨子里的鸡鸭大量死亡,不知是什么病因,村民有些恐慌,请工作队员来看看。”接到电话后,老杨迅速向乡党委领导报告,及时联系县兽医防疫部门,分两路赶到火草塘,通过实地访问、调查了解得知,两个村民小组从年初以来有39户人家先后死掉千余只鸡鸭,唯独仅剩两只鸭子。经县兽医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解剖化验后得知,属于“禽霍乱”所致。老杨及时向村民作了详细地解释:“这种‘禽霍乱’属于细菌感染,只要彻底对圈舍进行消毒处理,过一两个月就可以饲养家禽了”。排除了人为投毒的嫌疑,消除了村民的恐慌心理,让老百姓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第二天,老杨来到傈僳族寨子,看到了一位年近80岁的傈僳族老大妈,看着圈舍死去的鸡鸭泪流满面,老大妈说,这些鸡鸭是准备用来为自己祝寿请客,为孙子办喜事用的。现如今全死了,这可怎么办好呀。此情此景,老杨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寨子所有死去的鸡鸭再发展起来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困难。他们的鸡苗钱去什么地方找呢?老杨回到县城后,在县兽医防疫部门开具了证明,穿梭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间反映实际情况。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为老百姓申请到单位和民政部门9800元资金。老杨想,把钱发到每户人家起不到发展的作用,有的傈僳族男人好酒,会把钱买酒喝,几天就把钱吃完了,不如购买一些鸡苗发到每家每户,让鸡苗长大后继续发展。细心的老杨还考虑到因安乐村地势海拔高,必须要买到温差相近地方的鸡苗才能够存活下来,经多方走访,决定从就近的象达乡购买鸡苗。
发放鸡苗的工作,在安乐村寨子热热闹闹的展开了。傈僳族大妈们背着竹筐高兴的来到了寨子,领取老杨为他们争取到的鸡苗,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年近80岁傈僳族老大妈颤抖着紧紧握住老杨的手,泪花湿润了双眼。一位大叔说道:“你真是一个大好人呀,我们会把这些鸡好好的养,搞好生产,不辜负好人老杨的一片好心”。
为了治安稳定,他父亲般教育“问题青年”
安乐村一部分年轻人有一个共性问题,喜欢“赶时髦”,被外界称为了“问题青年”,他们有的喜欢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头发,着装怪异,骑着摩托按着刺耳的喇叭,一路甩着飘带,飞速行驶;有的不思进取,不好好读书、漂流浪荡,小小年纪就养成了吸烟、酗酒、吸毒、贩毒的恶习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这些“问题青年”让家人和村上的老年人又恨又怕,无可奈何。杨家寨有一位姓杨的家长,儿子20来岁,开着一辆拖拉机,经常与吸毒的瘾君子混在一起,染上了吸毒恶习。家长发现儿子吸毒后,多次教育不改,一气之下自己一拳打在玻璃窗上,手背鲜血直流,可儿子却无动于衷。家长找到了老杨,恳请他帮助管管。老杨多次上门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感化下,小伙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终于痛改前非。小伙子感激地对老杨说:“如果你早点来就好了,我就不会染上毒瘾了。
杨德忠还在安乐村以法律法规宣传、禁毒宣传、感恩活动为体裁,在村里的宣传栏针对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同时,老杨还凭着自己的缉毒经验,经常广泛深入群众当中收集情报信息,打击零星贩毒。安乐村的李某一家三口以贩养吸,利用自己达不到法定追究年龄的儿子小批量的进行贩卖,老百姓怨声载道。获取这一情报后,老杨及时将情况向龙陵县公安局分管禁毒工作的领导进行了汇报,引起了县局的高度重视。经多方查证,打掉了吸贩毒窝点,查获毒品1000余克、人民币7万余元。
好人老杨是乡亲们的亲人
杨德忠自购了便携式的扩音机、电子琴、二胡、葫芦丝等音响和乐器,利用晚上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到张家寨、平山等村民小组召开联欢会,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把法律法规、感恩教育、毒品的危害、产业发展等融合在整个晚会上,与村民互动联欢。
节目主要有《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感恩教育》、独唱《我把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阿佤人民唱新歌》、口琴独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十余个节目,让老百姓深深感受到了感恩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毒品危害的教育。当地群众这样赞道:“自从杨德忠来到安乐村来,老百姓和干部的距离拉近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我们这里真是很安乐了,希望多派这样的好干部到我们村里来。’’
走访中,许多老人年纪大腿脚不方便,要外出一趟非常不容易,有的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老杨一边走访,一边给老百姓照全家福相片,4个月的时间里,他照了200余张,洗好后发给群众。当他把一张张照片发到老百姓的手上时,老人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我们的亲人”。
看到村里的小孩因家庭困难,在寒冷的冬天也只能穿一件单衣、光着脚丫上课,老杨就发动自己所在社区的邻居、好友及公安局同事开始募捐。当老杨把募捐到的衣物、鞋发放到孩子手中时,孩子们都感动的流着泪对老杨说道:“爷爷,我们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问及老杨时,他这样说道:“只要我老杨能够做的,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一天,安乐村的一家农户苏金位的水源被种烟的农户污染,苏金位家父亲准备使用装有农药的喷雾器实施报复,稍有不慎可能激化矛盾,酿成严重后果。老杨知道后,与村主任来到了苏金位家,老杨看到水源与农户的烟地较近,就对苏金位说,从水源地接一根水管到家,就解决了问题.看到苏金位家经济困难时,老杨又掏出100元钱给了苏金位,让其购买水管,解决用水的问题。
杨德忠,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有着拼博、热心、踏实、敬业的精神,他的真情感动了当地老百姓,他的真心打动了村干部,他的敬业震慑了犯罪分子。
附件2:
三十载春风化雨爱民路
——记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禁毒大队爱民事迹
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禁毒大队成立于1 982年,是全省成立的首批公安禁毒执法队伍。三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该队共成功破获各类毒品案件6728起,其中万克大案1 27起,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8695名,缴获毒品8.316吨、制毒配剂7.142吨,收缴毒资赃款5000余万元人民币,严厉打击了边境毒品犯罪活动,成功地摧毁了数条由德宏经隆阳区到内地的地下贩毒路线,有力地遏制了毒品的过境和内流,为减少毒品内流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缉毒劲旅斩断毒魔咽喉
隆阳区地处云南西部,位于澜沧江和怒江之间,320国道穿境而过,与境外毒源地缅甸仅一县之隔,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隆阳区始终处于全国禁毒工作的最前沿,全国确定的7条主要贩毒通道,过经隆阳的就有2条,全省确定的主要贩毒通道,过经隆阳的有5条,这里也因此成为预防毒品犯罪的主阵地。
禁毒大队是一把利剑,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被攻克,一个又一个毒窝被端,一个又一个毒枭落入法网……2008年1月21日,大队在腾冲县中缅边境实施堵截毒品工作,于凌晨6时许,在山高林密天寒地冻的山林里,当场将从缅甸走私入境的毒品成功截获,现行抓获2名毒犯,缴获伪装于一辆吉普车车厢内木炭中的毒品鸦片1 12公斤。该案系全省2008年破获的首起上百公斤的毒品大案,也是当年缴获毒品数量最多的案件;2009年1月1 1日,大队根据情报成功将“2008.12.16”武装贩毒专案破获,捣毁了一个活跃在缅甸、德宏、保山、昆明、四川等地的特大武装贩毒团伙,摧毁了一条利用汽车藏匿、运输、贩卖毒品的地下贩毒通道,成功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共缴获毒品海洛因6300克,德国制造的7.62口径手枪1支,子弹26发,贩毒赃款1 00余万元。一个个大要案件的成功告破,成功摧毁了数条由德宏经隆阳区到内地的地下贩毒路线,有力地遏制了毒品的过境和内流,减轻了毒品的社会危害。
多年来,大队把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作为推动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协调全区各禁毒委成员单位和全区各乡镇,深入到各乡镇、学校、村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工作,做到禁毒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做到家喻户晓。目前,全区40所中学全部建为“毒品预防教育学校”.38所小学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共建立了1 0个“农村毒品预防教育示范点”,举办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活动1 45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 10多万份,受教育群众达120万人次。
铁血硬汉的似水柔情
禁毒大队民警对毒贩毫不手软,坚决打击,但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也会让民警似水柔情。
罗军,隆阳禁毒大队副教导员,曾被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为“全国禁毒百名神探”之一,在禁毒队一干就是十六年,战功卓著,一名令毒贩闻风丧胆的边关铁警。正是这样一名疾恶如仇的缉毒民警,在面对毒贩留下的年幼的子女时却表现出了另一番情怀。2004年,禁毒大队抓获了两名毒贩,是一对夫妻,又吸又贩,双双被判刑入狱,他们留下了一个未满1 0岁的孩子,无依无靠。看着这个无辜的孩子,罗军百感交集,父母入狱,如果从此没人去管这个孩子,他该如何生活,将来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以后,罗军就不定期的去看望这个孩子,给孩子送去衣服,资助他的生活和学习,像一个父亲一样的去关心他。一晃几年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深深为罗军的关怀所感动,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2011年,大队破获一起重大毒品案件,抓获一对携6个月大的婴孩贩毒的夫妻。因涉案毒品数量很大,男的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女的判处死缓,且家中也没有其他的亲人,面对幼子,两名毒贩失声痛哭,后悔不已,一再肯求民警给孩子找一个家庭领养。从此,这个婴儿就在禁毒大队安了家,队里的民警轮流照顾这个可怜的孩子,给孩子买奶粉,买衣服,买玩具……直到8个月后,民警才在广西找到一个民警家庭,符合收养这个孩子的条件,在征得孩子母亲的同意后,将孩子送到其养父母手中。
2003年,禁毒大队在工作中了解到,在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有这样一户人家,一家三口人,男的刚刚病逝,女的因刺激过大导致精神失常,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生活极其艰难。知道这一’隋况后,禁毒大队民警自发捐钱捐物,资助这个可怜的家庭。十多年的时间里,禁毒大队每年都要去看望这一家人,送去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现金,资助孩子上学和生活。现在,这个孩子正在念高中,马上就要考大学,就在前几天,禁毒大队民警把准备好2000多元现金送到这家人手中。
【通知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