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校园快讯

喜报:学校被命名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9日 作者: 来源: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命名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公布了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名单,我校被命名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五环思政”工作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觉扛起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聚焦政治引领、坚持铸魂育人、强化以文化人、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示范辐射,着力打造“植根中医药沃土,培育悬壶济世人才”的特色党建品牌,教育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全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7月,学校被命名为第三批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3年1月,学校被命名为第四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全面推进学校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团结奋斗。

 

药香沁入民族心  教育铸牢中华魂

聚焦政治引领,抓实思政课程主渠道,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旗帜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学校民族工作发展新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加强市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抓实思政课主渠道,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教育引导师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铸魂育人,拓展课程思政新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想根基。创新育人机制,强化中医药文化和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发挥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一体两翼作用,加强在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师生学习领会“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将中医思政内容“如盐入水”般融入课程教学中,用活用好“课程思政”。建强科教平台,深化教研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项课题,支持专业教师开展民族医药研究。

强化以文化人,提升文化思政新成效,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神家园。塑造学校中医药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文化自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将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医学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学校文化标识标牌,营造以文化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中医药文化育人品牌建设。丰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建设内涵,促进民族交融共建。充分发挥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作用,彰显中医药文化长廊、中医药标本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等校内实训基地文化育人功能,定期组织中医经典诵读大赛、方歌背诵比赛,悦读中医活动等中医药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长期开展太极、易筋经早操和课间操。

突出中医药特色,开创活动思政新内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创新。创新活动思政教育模式,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充分利用学生活动促创建,学校高黎贡山中医药文化节开展“中华魂”主题演讲比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医食疗养生大赛”“中药谷”寻药识药等特色活动,彰显“比赛+展览+演艺+思政”四位一体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强化实践思政,积极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坚守教育培训主阵地,充分利用腾冲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高黎贡山移民搬迁安置点等共建的8个校外育人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国家安全日系列活动、“青马工程”等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宣传团开展专题宣讲。

发挥示范辐射,实现实践思政新提升,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浓厚氛围。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彰显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个民族团结实践团被推荐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充分发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作用,服务德宏州、怒江州、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等6个少数民族州市各类医疗卫生考试考生7万多人次。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助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将对外合作交流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大格局,先后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印度尼西亚卫生教育学院、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瑞典马尔默大学和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中国—不丹传统医学研修班”,面向缅甸腊戌果文中学及周边华文学校开展“华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