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中医专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建引领明方向
学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坚持“五个相融合”党支部工作法,积极创建“守好思政责任田、争当育人排头兵”特色党建品牌,切实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始终坚持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自觉,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3周年专题研讨,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作为学院班子集体学习和党员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做到真学真领会,切实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始终坚持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优化机构设置,形成“1+1+2+4”内部治理体系,积极选派学院干部参加校内外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学院班子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铸魂育人担使命
学院始终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铸魂育人质量水平,着力打造思政课“第一金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同集体备课深度融合,制定《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政课集体备课深度融合工作方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坚持以赛促教。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近5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7名教师在校级、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坚持组建科研团队。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牵头,将学院所有青年教师分成5个科研团队,以团队的形式组织申报和实施科研项目。近5年来,学院共获得省级、市厅级、校级科研项目8项。坚持开展实践教学。充分挖掘保山本土思政元素,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腾冲司莫拉、艾思奇故居、李鑫故居、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龙陵松山抗战遗址、北汉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金鸡“4.15”武装起义纪念馆、芒宽异地扶贫安置点建立实践教学和研修基地,近3年来实现实践教学覆盖学生600余人次。坚持融入“四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开设有五门思政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每门思政课程中,《中国共产党简史》将于2023年正式开课。坚持开展小班教学。近3年来,三门主要课程始终坚持小班教学,教师通过专题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研讨式、辩论式、情景式、体验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服务社会铸口碑
学院始终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面向广大师生、社会群众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开展校内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全校班级开展《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宣讲,近3年来,学院在校内外开展的理论宣讲达600余场,全校广大师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积极开展社会宣讲。学院院长作为保山市委宣讲团成员,多年来广泛赴基层、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等相关单位开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宣讲,增强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融入党校教学。遴选优秀教师作为学校党校教师,主动承担学校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新党员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课程,深入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系列精品课程,进一步解决了大学生党员为什么入党、入党信什么、入党干什么等系列问题,强化了“思想入党”,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